一場所謂的六十年一遇的大雨,從下午一點下到第二天凌晨三點多,把北京這個堅強的鋼鐵巨人、現代化大都市,一夜沖回了原形:37人死亡,傷者百余人。房山區遭遇山洪,房屋被沖倒,汽車被沖翻。而所有這一切中,最為牽動汽車人心者,莫過于那個廣渠門橋下遇難者——丁志健。廣泛的傳說是,車進水后電路中斷,中控鎖死打不開車門。該罹難者曾在21日19:30給妻子打電話,稱自己被困于廣渠門橋下,報警電話一直忙音,他只好請妻子報警。家人半小時后趕到,圍觀者不能確定是否有受困者,沒人敢下去冒險施救。22:40救援隊把他從“河流”中拉出來,搶救時發現絕望的他,頭骨都撞碎了。經過一個多小時搶救,醫院宣布無效。
丁志建,80年生,江蘇人,《阿阿熊》雜志副總,孩子3歲。一個孩子沒有了父親,一個妻子失去了丈夫,一個家庭就這么失去了頂梁柱。而所有這一切,竟然發生在北京東二環的立交橋下,不是因為車禍,他活活地溺死在自己的愛車里。我查了一下資料,《阿阿熊》欄目設置里,有孩子安全講孩子遠離危險、基本的保護自救知識這一欄目。可是,他居然沒有自己汽車逃生的能力!
太多的人感到不可思議。水是一點點漫上來的,他又不是一下子掉入真正的河里,他為什么不打開車門走出來?他為什么不打開車窗出來?打不開車窗,可以打碎玻璃呀…….
所有這一切,都已經沒有意義。也不必去還愿那個場面,汽車在那么洶涌的水流里,根本就會失去控制,如果沒有自救的知識,坐在被水沖得失去控制的汽車里,人當然會絕望,進而會徒勞地掙扎,耗費更多的氧氣。另外,當水開始漫上來時,不要說中控鎖有沒有鎖死,因為每個車門上都有個機械的手動安全扣,打開這個安全扣,機械上就不存在障礙,存在障礙的,是水的壓力。據有關資料:當汽車浸在水里,而內部還沒有進水時,整面玻璃有著160公斤的水壓,坐在里面的人,當然推不開。但是,等到車內也充滿水時,車門就可以輕松打開,原因是,內外水壓相等,160公斤壓力消失,就跟你在空氣中推開車門一樣。一般來說,當汽車入水之后,由于發動機較重,車頭部分會首先沉入水中。而當車內也進水之后,車尾才會落下來,也就是說,當車頭部分充滿水時,僅剩的一點空氣,也會在汽車尾部。此時,人會缺氧而非常難受。如果由于害怕掙扎,那么氧氣和體力都會過快消耗,就算充滿水時可以開門,此時或者已經失去意識,或者已經無力推開車門。那么,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要么在進水開始就用備用工具擊打玻璃,或者卸下頭枕,用帶著的鋼筋尖端插進玻璃與車窗邊緣,用力撬動玻璃,一般來說,一個女性的力量都可以把玻璃撬破;要是這一切都不見效,就要冷靜下來保存體力,等到汽車內部全部充滿水,打開安全扣,就可以推開車門走出汽車。
再不濟,爬到后備箱里,也可以打開后備箱,或者,找到后備箱的工具箱,換輪胎的那個大扳手,也是可以擊碎玻璃的。
這位丁先生,他還能給妻子打電話請求報警,說明他是有逃生時間的。
我能知道這些,也是在此事發生之后,心痛難耐,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得到的。其中女性用頭枕尖端撬破玻璃的視頻,是日語,我聽不懂,但我看懂了,那玻璃碎得并不費勁。還有一些更多的汽車自救知識同,看得我瞠目結舌:我怎么就不知道?!我不知道,看樣子中國人知道得也不多,可是想想看,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一億,我們的城市還有著太多的不如意,這種事情時時都會發生。何況,汽車是個移動的工具,我們因為它的關系,有太多的機會跑到野外。而野外,是有著更多的不確定性的。而我有限的一點安全逃生知識,還是聽了廠家的公益講座而得。普通消費者,更是連這樣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北京的地下排水不必再去說它了。我已經在另一篇文章里有著毫不留情的批評。死者已逝, 愿亡靈安息,天堂里沒有這樣的“旱河”。而作為生者,作為汽車人,我們對此可有反思?如果僅僅只是他的汽車自救知識多一些,這一切本可以避免。
滾滾車河中,還有多少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其中又有多少人跟他一樣,沒有足夠的汽車安全知識,汽車逃生常識?那些把汽車一輛輛賣給大家的汽車廠商,面對這樣的慘劇,面對稚子弱婦的眼淚,你們可有愧疚之感?在你們賺得盆滿缽滿的利潤里,是否本就應該有給予消費者應有的汽車安全培養費用?你們用著這些錢時,是否心安理得?你們面對這一切時,是否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們是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
我相信,廠商有能力做好車主的安全逃生培訓。因為,你們能把一輛汽車賣給完全不懂車的人,賣給連逃生知識都沒有的人,你們更有能力讓這些車主了解汽車安全逃生知識。記得合資公司中的外方常常沾沾自喜的就是:我們有著豐富的汽車文化,我們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汽車產品。是的,這些你們都有,可是你們卻沒有為消費者提供必要的用車安全知識。在你們自己國度里,你們是不會這樣做的吧?可能你們外方會說:我們自己的國家里,我們政府規定從幼兒園到中學,道路安全都是必修課,我們的幼兒都有著豐富的汽車安全知識,所以我們不必做這些。但是,在我們這個還沒有來得及為汽車的迅猛普及而做好準備的國度里,你既然要發展汽車,既然要賺錢,安全培訓難道不是你們應該做的?我們中國車主的生命,難道不跟你們一樣可貴?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你豈能只管賺錢不管消費者有沒有使用知識,有沒有逃生能力?!如果在你們本國度,在世界各地,你們也能這樣只管賺錢,不管沒有逃生能力的消費者的安全?答案不言而喻。
而其實,各個企業,對于消費者安全這一塊的培訓,他們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材料。只是,這一切,只是用于作秀,并沒有真正地為每個買他們車的人做到實處。當你們面對對安全逃生一無所知的消費者,喜孜孜地開走那個移動的殺人工具時,你們的眼前可曾浮現出你們國家里的點點滴滴?!
丁先生的車,是個合資品牌的城市SUV。那么,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自主品牌沒有了干系?
事實上,我們的自主品牌也做得更不到位。甚至連作秀都不做。
太多的企業急功近利,利潤就是一切,對于消費者,對于他們嘴里的上帝的生命安全,無人顧及。
我們的政府,只管GDP第一,只管稅收,沒有對消費者安全保護的意識和措施。
其實,從品牌形象來說,做好消費者安全培訓,百利無一害。對于塑造品牌形象,有一本萬利之利。只是,你們都太急功近利了,你們要是的每一分宣傳上的投入都會帶來立竿見影的銷量上的飛漲。
時常在想,在如此高汽車保有量、對于用車安全和行人保護極端缺乏的國度里,每一條馬路都可能是死亡的陷阱。消費者們,如果政府、企業無暇顧及你的生命安全,你是不是自己應當顧及一下?平時少一些工作,少一些應酬,留出少許的時間,自己找資料學習學習?
與各位車主共勉。
本文授權騰訊汽車,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