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9/9/14】日前蘋果在發布會上,罕見地將自己的機器和華為P30 Pro進行對比,但是重點在于蘋果拿自己的上一代A12芯片“碾壓”了華為P30 Pro。因為華為最新的麒麟990芯片尚無新機問世,而蘋果也只能拿“舊機”對比,所以結論自然要打折扣了。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蘋果A13和麒麟990這兩款全球頂級芯片的差異,來一場公平對決。 華為:麒麟990 首先我們來看看麒麟990,麒麟990共有4G和5G兩個版本,其主要不同在于是否集成5G通信基帶,5G版支持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兩種通信方式,在全球走在前列,這是兩個版本最大的區別。 從工藝上來講,采用7nm+EUV工藝制程,板級面積相比業界其他方案小36%。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晶體管數量超過100億的移動終端芯片,達到103億個晶體管,與此前的麒麟980相比晶體管增加44億個。CPU方面,麒麟9905G采用2個大核(基于Cortex-A76開發)+2個中核(基于Cortex-A76開發)+4個小核(Cortex-A55),與業界主流旗艦芯片相比,單核性能高10%,多核性能高9%。GPU方面,麒麟9905G搭載16核Mali-G76GPU,業界主流旗艦芯片相比,圖形處理性能高6%,能效優20%。NPU方面,麒麟9905G采用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采用NPU雙大核+NPU微核計算架構,在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下,NPU微核比大核能效最高可提升24倍。 看一款芯片也當然不能只看官方宣傳。看一款手機芯片的優劣一般要從以下四個方面:1.通信,作為手機來講,打電話和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移動網絡是一個主要因素;2.CPU和GPU性能,性能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點不用哆嗦;3.架構,芯片架構是決定手機能耗和性能之間平衡的主要因素;4.NPU,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AI已經不再僅僅是云端的事情了,就像當年GPU的出現替代了一部分CPU的圖像處理功能,NPU也即將成為下一個衡量指標。 第一,通信,5G通信方面,華為可以說是獨占鰲頭式的領先,有基站也有基帶,麒麟990搭載了Balong5G基帶全球首發,但是同時也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全球5G商用還不成熟,中國作為5G領先國家,也僅僅是部分城市試點,目前三大運營商合起來試點城市也只有26個,并且這26個城市還要被三大運營商均分,買手機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所在城市是哪一家運營商的試點,對于大多數二三線城市來講,5G是沒有必要的,其次,5G由于基站建設尚不完備,5G手機使用存在極大發熱問題,據筆者之前測試,當使用5G網絡下載時,手機發熱會急劇增加,手持即可明顯感覺到熱量的增加,5G手機續航時間也會縮短為原來的60%-70%。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講,5G目前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第二,架構:對于架構來講,很多朋友很不重視,其實架構決定了一款手機在性能和功耗之間的平衡,手機需要考慮的是便攜性,一款需要隨身帶著充電寶的手機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完全失敗的,這也是喬布斯當年放棄x86拍版ARM架構的主要原因,x86架構雖然性能強悍,高功耗也讓眾多手機廠商耗不起。麒麟990和其上一代一樣采取了Cortex-A76架構,而A77早已經發布。對此華為表示,沒有用A77架構,是因為A77功耗太高,華為寧愿讓消費者擁有一部電池續航給力一點的手機,而不是將注意力全放在提升運行速度而犧牲了電池續航時間。另一方面,筆者以為:麒麟990因為采取了5G基帶,本身會極大地增加功耗,在加上A77的大功耗,對于華為手機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地發熱,也促使其不得不選擇功耗更小的A76架構。 第三,性能:從性能上來講,麒麟990微調了之前麒麟980的4大核4小核設計,采用2個大核(基于Cortex-A76開發)+2個中核(基于Cortex-A76開發)+4個小核(Cortex-A55),的設計,大核頻率為2.86GHz相比上一代980的2.6GHz高,中核2.38GHz較上一代低,小核頻率1.95GHz較上一代1.8GHz高,所以據筆者猜測這一代990在性能方面提升不大。按照華為發布會公布的數據,和高通驍龍855相比,單核性能提高10%,多核性能提高9%,以下將會有詳細測試。 第四,NPU:麒麟970是全球首款的端側搭載NPU的移動處理器,當時是搭載寒武紀1H智能處理器,在華為Mate20上首發,獲得了十分驚艷的表現,在影像和文字處理方面有很多黑科技面世。兩代之后在麒麟990中,華為改用了自研的達芬奇架構,AI一直是華為的強項,麒麟990在AI BenchMark上的跑分達到了麒麟980的476%,由此可以看出其強大的AI能力。 AI性能增強是共識 對于手機的AI能力,很多人覺得AI是服務器的事兒,和終端沒有關系,但是華為Mate20系列的驚艷表現大家還記得吧,華為Mate20Pro采用的是麒麟970,當時麒麟970搭載的是寒武紀1H芯片,也是全球首款搭載NPU的手機芯片,這么說可能對蘋果有點不公平,因為相關的AI能力,蘋果早就有了,只不過人家叫圣經網絡引擎。再說回麒麟系列NPU的驚艷表現,首先是影像方面,從970開始,華為旗艦手機就可以實現AI人像留色,實時人像識別等功能,在此類黑科技方面,華為用戶可以說是過足了癮。 另外,在人像識別方面,比如夜景智能補足、暗光拍攝、磨皮等等都是其中的NPU在起作用。在文字識別方面,搭載NPU的華為手機可以即時將文字翻譯成外文,并且可以保持和原文字的相似字體。 下面來說說蘋果。從A11開始,蘋果在自家的A系列芯片上搭載了一個專用于機器學習的硬件——“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實際上所指的是一個處理器包封裝在一起,這個計算包專業一點說叫Soc(System-on-a-Chip),根據分工不同,很多專用功能的處理單元加進來,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是GPU,現在這個包里的獨立單元數量已經越來越大,比如ISP(圖像處理)、Modem(通信模塊)、DSP(數字信號處理)等。不同的數據進來,交給不同特長的計算模塊來處理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更高的能效比。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蘋果的“神經網絡引擎”和華為的NPU是同樣的功能,只不過開始之初,華為搭載寒武紀NPU,被更多人關注到而已,而蘋果加入的都是自家的東西,很少拿出來說。“神經網絡引擎”和NPU承擔的功能大致相似,在圖像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強,華為NPU多表現在相機方面,而蘋果相對來講,更多表現在人臉識別,到現在為止,蘋果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是最好用的,原因即在此。其中對于iPhone X的“面容ID”,面容ID功能會投射30000多個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點,然后將得到的紅外圖像和點陣圖案傳輸給神經網絡,創建臉部的數學模型,再將這些數據發送至安全隔區,以確認數據是否匹配。如果樣貌隨著時間而改變,它也能隨之進行調整適應。 需要說明的是,A12的單個GPU核心面積相比A11減少了37%,顯然,新的7nm工藝的加持下,使得A12能夠在面積進一步縮小的同時,能夠額外增加一顆GPU核心。神經網絡單元面積增加3.16倍,性能暴漲,A13是A12基礎上的升級,性能當然更為強大。 麒麟990 PK 蘋果A13 一向只談用戶體驗的蘋果在發布會上首次開啟跑分,并且跟友商進行對比,這是不是意味從此手機進入跑分時代了,還是說一向高傲的蘋果終于“創新不夠跑分湊”了? 在本次發布會上,蘋果雖然和友商進行了跑分對比,搭載A13芯片的iPhone11性能上遠遠勝過了搭載麒麟980的華為P30Pro,對上麒麟990究竟孰強孰弱呢? 在著名CPU跑分網站Geekbench上流出了iPhone11的跑分記錄,單核成績5415分,多核成績11294分,這為筆者的比較計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麒麟990發布會上,公布出來的數據都是以高通驍龍855為基準的:相比驍龍855,麒麟990單核性能高10%,多核性能高9%,圖形處理性能高6%,筆者在業內比較權威的跑分網站Geekbenchmark查詢得到:三星S10+的單核成績為4461分,多核成績為10003分,在Android陣營,三星S10+的性能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根據華為公布的性能提升占比,換算可得麒麟990的得分為:單核4907分,多核10901分,按照此標準粗略對比,麒麟990負于蘋果A13,但是差距并不是十分大。 根據以上推斷大致可以得出: 1.蘋果A13芯片性能優于麒麟990; 2.蘋果A13和麒麟990之間的距離并不大,事實并非網絡流傳的“蘋果有性能,華為有基帶”,在性能上來講,二者差距并沒有拉開距離; 3.麒麟990采用A76架構對于性能的影響有限,工藝進入5nm之后,下一代麒麟芯片有很大的追趕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對比并不具有十分嚴密的科學性,在跑分換算上的求值有一定的誤差,只能得到一個大致的結論。另外,同一款芯片,在不同的機器上面也會有不同的性能表現,二者具體表現還要等華為Mate 30 Pro發布之后再作實際對比。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