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9日清晨5時,隨著“蛟龍”號海試現場總指揮發布第一道命令,“蛟龍”號潛水器5時14分布放入水。 5時25分潛水器開始下潛。 5時32分,“蛟龍”下潛深度為350米。 6點35分,“蛟龍”號下潛深度迅速達到了2800米。 整整一個小時后,“蛟龍”號下潛深度超過5000米,并從潛水器傳回了3張照片。 8時13分,“蛟龍”號下潛深度超過6000米,下潛速度達到30米每分鐘。 8時40分,“蛟龍”號下潛深度6905米,已經坐底,潛航員唐嘉陵等人感覺狀態不錯,設備也一切正常。隨即利用“蛟龍”號強大的水底活動能力,開展了近底巡航和坐底作業。 9時24分,“蛟龍”號再次坐底,下潛深度6965米,開展了相關作業。 在近7000米的深海海底度過近3個半小時后,12時02分“蛟龍”號拋載上浮,返程經歷了約4個小時,最終“蛟龍”成功浮出水面,回收至母船甲板,潛航員安全出艙。全部試驗過程歷時687分鐘。 本次下潛,“蛟龍”號按照現場指揮部制定的計劃,順利下潛到預定的作業深度和作業地點,開展了近底巡航和照相、攝像以及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細測量,坐底完成了沉積物取樣、水樣取樣等作業,完成了本次下潛預訂的全部考核內容,潛水器到達指定位置、開展定點作業能力得到驗證。 最大下潛深度6965米,也再次創造了下潛深度最大、下潛時間最長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 此前,由于臺風影響和機械故障原因,“蛟龍”號推遲了原本定于18日舉行的7000米級海試的第二次試驗。 在“蛟龍”號6月15日的下潛試驗中,聲學數字通信系統在潛水器下潛到6200米左右深度時意外中斷,海試團隊立即開啟水聲電話恢復潛水器與試驗母船的語音通話,保證了試驗順利進行。 除了聲學系統故障,“蛟龍”號在15日的試驗中還出現了主液壓源誤報警、推力器故障和可調壓載系統異常。 6月18日,“蛟龍”號本體總設計師組對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和討論,制定相應維修方案。經過一天的故障排除與維護,所有設備顯示正常。 根據現場氣象預報,超強臺風“古超”已遠離試驗海區,從18日起,未來2—3天,試驗海區海況良好,滿足深潛試驗條件。 19日的第二次下潛取得成功,為下一次海試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突破7000米,也就只剩下3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