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戰略管理,重在創新謀變 HBRC:這幾年,電子行業變化很快,不確定性也很大,身處如此變動時代,你思考得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李東生:最近思考最多的是公司中長期戰略。過去幾年,全球經濟動蕩引發了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給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帶來了一些新的挑戰。作為中國企業,我們的發展戰略相應也需要作出一些調整。如何能夠適應這一輪變化,如何能夠把握機遇、克服困難,保持公司持續成長,這是在企業管理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HBRC:對于這些重要問題,TCL是否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 李東生:戰略規劃我們已經有了,去年初提出的新10年規劃,已經把目標明確了。我們要成為一個全球領先的電子產業集團,主要產品要進入全球同行前列,綜合實力要進入世界500強,這是我們未來10年的戰略目標。如何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很多問題我們還在邊干邊研究,邊優化調整。 HBRC:面對新形勢,你們在管理上與過去10年將有何不同? 李東生:在過去10年,TCL從一個中國企業,逐步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跨國企業。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內部管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10多年前,TCL開始引入績效管理、引入KPI;差不多10年前,TCL開始導入全面預算管理,逐步做到在每年年底之前,完成對下一年經營預算、經營資源配置、經營目標確立,以及績效指標的確定等。 這10年我們導入全面預算管理之后,企業的管理能力明顯提升,預算準確度也逐步提高。但是,TCL仍處在一個從中國企業向全球企業轉型的過程中,在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上,可能還要更加系統地導入企業戰略規劃管理,不僅考慮一、兩年以后的事情,更要考慮三、五年,甚至更長遠的事情。所以我最近想導入外部專業機構,幫我們提升戰略規劃能力,讓團隊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一些適合我們的管理工具。 HBRC:實現新10年戰略規劃, TCL必須進行的戰略轉型重點在哪里? 李東生:不管是基于應對外部環境的需求,還是基于自身發展壯大的需求,在TCL新10年的戰略轉型方面,我認為應該“三箭齊發”: 第一是“國際化”,要有國際化的眼光和思維、國際化的戰略和布局、國際化的經營與品質。我們要借歐美企業全球話語權逐漸沒落的機會,提升中國工業及企業在歐美等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同時要借“中國影響力”的提升,搶占新興市場份額,為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1998年,我們進入越南,便開始在這方面布局。雖然中途有過波折,但截至目前,我們在東南亞、歐美、南美等地區均占有了良好的市場,不僅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有的還設立了研發或服務中心。這些市場不僅推動了TCL的發展,也能夠幫助我們應對市場變化。 第二是不斷創新。發展的本質是創新,競爭的根本也是創新。不斷創新是企業保持活力和動力的源泉,也是企業進入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領域的基本保障,特別是在危機四伏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內功的強化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必須通過創新來完成。 目前很多消費者已進入二次、三次購買電子產品的成熟階段,口味越來越挑剔,常規產品的利潤已經像刀片一樣薄。這就要求我們在技術、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 第三是要加快轉型升級。首先要加快核心領域的升級,貫通產業鏈規模力量,把全球性的危機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機會,解決制約企業競爭力的結構性問題,占據產業鏈高端;還要加快商業模式升級,找到云時代的生存法則,形成新型支柱產業,實現產業鏈生態循環,更要善于抓住消費爆炸性成長和互聯網革命相結合的重要機遇,尋求商業模式突破和服務經濟高速成長。 HBRC:戰略轉型從不輕松,你們的轉型難點何在? 李東生:難點的確不少,新10年我們戰略轉型的主要難點有三: 第一,伴隨經濟全球化,我們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不旺的壓力,競爭復雜化,對手和社會文化多元化,經營風險增加,產業結構調整更帶來嚴峻挑戰。這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難點。 第二,無論是國際化、持續創新、還是加快轉型升級,都需要政策法規指導以及相關資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能否更好發揮職能、營造寬松環境、設立稅收及融資優惠政策、提供創新獎勵及補貼措施等,對我們的戰略轉型也有著巨大影響。 第三,2011年8月我們公布了基于“三個能力”的立體價值戰略模型,分別代表工業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全球化運營能力,這是我們在新時期發展的“戰略航海圖”。從今年開始,我們進一步將品牌向“年輕化、時尚化、國際化”方向延展,把核心受眾定位于80后、90后群體。這是伴隨著國際化步伐的深入,在消費群體及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我們作出的重大戰略、尤其是品牌戰略調整。 不斷變革,向三星學習 HBRC:你曾寫過一個“鷹的重生”的故事,不斷變革,自我顛覆,似乎成為你們這些年的常態。 李東生: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成長中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因為發展需要不斷突破成長瓶頸。三星這幾年的發展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李健熙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企業一定要不斷變革,除了老婆孩子什么都要變。 TCL在1998年系統提出經營變革、管理創新的觀念之后,我一直堅持這種企業管理的觀念。如何才能自我超越,如何不斷克服發展的瓶頸,并在一次次的循環中,使企業的能力、團隊的能力、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當然這樣做是很累的,但一定要保持一種拼勁,做企業就是這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HBRC:那么,應該怎么把握變革的節奏?什么時候需要變革,什么時候不需要變革? 李東生:你可以去看一下三星李健熙關于變革的一些說法。其實很簡單,作為每一級的管理者都要假定,現在的工作不會是完美的,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管理者一定要有這種心態,評估自己做的每一項工作,時常提醒自己:下一個瓶頸在哪里?下一個短板在哪里?如何加強這一塊?所以企業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什么時候都需要。 HBRC:你多次提到三星,和不少中國企業一樣,TCL也將三星定為學習標桿,為何要學三星? 李東生:對于外部的成功案例,我們一直都有借鑒,之前我們曾學過松下、索尼。這幾年,三星確實是一個最成功的電子企業,所以在今年的戰略規劃當中,我們提出要更多地研究三星。因為三星雖然在規模上比我們大得多,競爭力也強很多,但是我們的業務結構比較相像,所以我們希望更好地借鑒三星的這些成功做法。 HBRC:三星在哪些方面對TCL啟發比較大,你們最想學它什么? 李東生:三星有三個方面做得很出色:第一是三星的國際化,通過堅持不懈的國際化,其業務結構在全球的布局比較均衡,它不只在歐美等大的市場做得很成功,在新興市場也是如此。 第二,三星在企業核心能力提升方面非常值得借鑒。一是它的產品創新能力, 10年前三星的產品定位比日系品牌要低,索尼、松下的產品都比它貴。到今天,三星的產品定位已經比頂級的日本品牌還要略高一點。 第三,三星的品牌和渠道能力以及工業能力都在快速提升,它和蘋果不一樣,蘋果更多的是在產品的設計、服務以及整個產業鏈、業務鏈的打造方面有突破,三星連工業這一塊也做了,也有自己的核心零件(面板、芯片等),它不單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最大的彩電廠商、智能電視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半導體企業、芯片企業。 去年我參加一個論壇,那時蘋果還非常厲害,股價也是最高,我當時說,從中長期來看,三星超越蘋果的可能性,遠大于蘋果能保持這種優勢的可能性。 HBRC:剛才你提到,TCL以前學習過松下、索尼的管理,但你曾總結說,正是管理過度導致了日本企業的衰落。 李東生:管理過度,不是我講的,是外界對日本管理的一些評論。我是說,現在日本企業的決策效率比較低,這是日本企業和韓國企業的一個差別。 你看三星,雖然其規模比日本企業還要大,但是三星要決定一個事情,速度比日本企業快很多。日本企業為什么決策慢?因為它的流程比較多,控制的結點比較多,我認為這是一種管理過度的表現。 而要提高決策效率,一定要簡化流程。理論上講,控制點更多的流程,能夠更好防止風險,但是,這樣速度就會被犧牲掉,而且流程容易變成一種習慣,甚至可能變成一種官僚主義,這樣反而不能真正幫助你控制風險。 保持企業家精神 HBRC:TCL不但要繼續國際化,還要面對整個業態的轉型,這種復雜背景下,領導TCL向前走的關鍵要素是什么?作為管理者,你的瓶頸又在哪里? 李東生:最重要的是我的能力、視野。我畢竟是從一個中國的小企業做起來的,此前沒有做過、也沒有管過一個跨國公司的業務,有好多東西需要學習。另一方面,我們的主要產品的技術發展非常快,雖然我是學電子出身的,但那個年代學的東西和現在完全不一樣,比如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在產品的技術判斷能力方面,我是有不足的。 因此,我需要靠團隊來彌補,并且要不斷學習。任何一個人,原來的知識經驗,都不足以支持未來發展,全球經濟和產業發展太快了,不要說技術問題,即便在管理和產業發展方面,也有很多新問題,必須重新審視、重新學習。 HBRC:小企業靠老板、中企業靠制度、大企業靠文化,TCL奉行什么樣的企業文化? 李東生:TCL的企業文化比較有特色:一是人本的思想,我始終認為企業的競爭就是人的競爭,整個團隊能力的提升、員工能力的提升,是企業核心能力提升最關鍵的基礎。圍繞這一基礎,這幾年我們持續地推進“鷹系列”培訓以及各層級管理者和員工的培訓,通過提升團隊能力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在管理方面,我們倡導一種企業家精神。所謂企業家精神,就是企業的管理者,不能只是以職業的心態來看待工作,而要把這個職業當成事業,把企業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既然強調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精神、保持企業家精神,相應的對人的管理,就得要有相適應的一套制度。 此外,一個企業需要變革、創新,不斷學習,突破自我。總之,人本管理、企業家精神和變革創新,就是我們企業文化的三個支點。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