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3/7/23】一款小小的“超級語音瀏覽器”,在智能時代,到底能給中國家電行業、能給長虹帶來什么? 日前,全球首款超級語音瀏覽器成功問世,并將“全面刷新并重新定義中國智能電視產業規則”的新聞,迅速引發熱議。 不少互聯網人士,對于長虹在智能時代的表現普遍采取了“不看好的態度”。認為其“超級語音瀏覽器”不過是一款帶有濃厚“制造企業情結”的互聯網產品,根本不了解年輕人的真正需求,顯然會遭遇“曇花一現”。 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褒獎有加”。認為這一產品代表了“擁有60年消費電子產業沉淀”長虹的水平,這將成為長虹在智能時代中國電視機產業再度復興的“重要信號”,將硬件制造商的實力,與軟件開發者的思維,面向消費者需求進行了全面融合后的釋放。 不過,面對近年來制造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紛紛落敗的案例不在少數,目前尚未出現一家成功從“制造業向互聯網”轉型的企業案例。對于偏安中國“西南內陸”的長虹來說,又如何能夠建立“智能基因”,又如何迎合“互聯網時代消費者需求”? 前后圍堵十面埋伏 自去年以來,樂視網、小米科技、百度愛奇藝等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開始借助“智能”跳板,抽身從互聯網內容增值運營商,進軍傳統電視機行業。更早時候,包括聯想、冠捷等PC企業,早已經“不動聲色”推出各自的智能電視機產品。 進入智能時代,電視機已經不再是那個長虹所熟知的傳統電視機行業,而是一個讓互聯網、IT等非電視機企業都“躍躍欲試、垂涎三尺”的全新產業。 在中國之外的市場上,谷歌、蘋果,甚至包括臉譜、推特等互聯網企業,都表露出對進軍電視機領域的“野心”。谷歌的機頂盒已經上市銷售,而蘋果雖然還在摸索從智能手機向智能電視最佳的跨界渠道,但其欲借智能改寫電視產業品牌格局的雄心未曾改變。 這一切,均源自于智能時代,基于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等推動,電視屏、電腦屏、手機屏的“三屏合一”。誰都想借助“三屏融合”趨勢的引領者,以及這一趨勢的整合者。 當然,對于長虹來說,顯然不甘心在智能時代,被那些外來的互聯網、IT企業們搶奪“智能電視”這塊大蛋糕。 面對小米手機僅通過網站銷售就創下上市一年700多萬臺的銷量,面對樂視網的樂視超級電視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攪得整個電視機產業“不安寧”。同樣,還有小米電視、百度愛奇藝等一批即將上市銷售的智能電視新軍,長虹到底又如何能搶奪這塊蛋糕的最大那塊? 更不容小視的是,不只是長虹要做智能電視的先軍,包括海信、三星、TCL、索尼等一大批中外傳統的電視巨頭們,也都不是“吃素的”。 用“十面埋伏”來形容當前長虹在智能時代的競爭格局,并不為過。在這種格局之下,長虹到底憑什么突圍?又有什么軟實力、真功夫來應對這種復雜而多變的商業競爭格局? 連蘋果電視都沒有成功 在從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世時,就發布的“智能電視”計劃。如今,蘋果的智能手機已經推出第5代,而蘋果的智能電視連影子都沒有。 在一些互聯網企業來看,蘋果智能電視“難產”背后,一邊正是智能電視業態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智能手機、電腦的商業競爭環境。另一邊則是在智能電視時代,蘋果還只是一件硬件制造商,其雖然擁有強大的軟件整合實力,并取得在智能手機上的巨大成功,但其對于智能電視本質的把控,卻還沒有摸到“門道”。 的確,面對當前樂視超級電視的商業模式和運營體系,與長虹這樣的傳統制造商形成了較大的差異。前者將電視制造環節完全包圍,而是立足于自身對內容的把握,以及龐大的互聯網用戶群和用戶使用習慣的研究,以內容為主導建立了一套名為“內容生態鏈”體系,不是基于硬件賺錢,而是要通過后期的持續更新內容等增值服務賺錢。 對于長虹的這樣過去60年來,一直“依靠硬件持續升級,硬件賺取薄利”的企業來說,互聯網是個陌生的領域,而智能時代更是一個“招無定式、術無定形”的全新領域。特別是面對當前硬件的高度同質化現狀,富士康這樣的國際化代工企業,完全可以承接來自小米、樂視,甚至包括蘋果、谷歌這樣的企業訂單。 如果繼續堅持“硬件升級”的單邊發展道路,就這種格局來看,長虹、海信、TCL甚至包括三星、索尼這樣一大批的傳統電視機企業,未來的命運終究逃脫不了淪為“全球化電視機生產工廠”命運。 但是,從傳統的硬件制造商,向新興的內容、增值服務等軟件服務商轉型,對于長虹這樣的傳統企業來說,顯然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這就屬于“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競爭”,顯然是不自量力。 這就是尷尬的現實。正如一位彩電老總說所,“在智能時代,讓我們去跟互聯網企業拼電視內容,肯定不告譜。因為,我們買個版權,都有可能遭遇陷阱。去做一些面向80后、90后,甚至00后的網絡營銷,更不是我們的善長。所以,我們現階段只能是立足硬件優勢,吸收軟件、系統、內容等服務商的長處,進行資源整合”。 從硬件整合軟件,變得“軟硬兼施”,這又談何容易?過去三年多年,蘋果智能電視難產的癥結,應該也正是在于此吧。雖然,蘋果比一般的傳統電視機制造商,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內容商店,但是蘋果也把握不準電視機的屬性和真正的消費需求。 長虹到底有沒有智能金鋼鉆? 因為一款智能電視瀏覽器,就讓長虹身陷輿論渦流的中心。這說明,長虹的“超級語音瀏覽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對現有的智能電視市場上,產生了不小的沖擊。 如果不是這一次的“超級語音瀏覽器”事件,很多人并不知道,原來長虹面向智能時代的布局,早在2004年趙勇,這位清華大學第一位博士后董事長全面入主長虹之后,就已經拉開。 但是回到智能化市場,對于長虹來說,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第一,超級語音瀏覽器是不是抓住智能電視市場主動權的突破口,在整個智能化浪潮中占據幾成比重?第二,智能化時代,到底是由硬件制造商,還是互聯網內容商,或是軟件服務商主導,長虹在這一輪浪潮中又能扮演哪些角色? 當前,圍繞智能時代的較量,一個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是“軟件決定硬件”,甚至還有更激進的觀點就是“硬件已死”。這對于傳統意義上的“硬件制造商”長虹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更加重要的是,在互聯網浪潮沖擊之下,主流消費人群也在發生“遷移”。從一開始就培養并搶奪80后、90后、00后的互聯網企業來說,顯然在吊足消費者胃口、貼近消費者服務等方面,更有先天性的地緣優勢。 重重阻力之下,長虹的“超級語音瀏覽器”到底如何具備“智能基因”,到底如何滿足一批從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主流消費群?答案需要還沒有完全揭開。 不過,有一點需要可以肯定,過去幾十年以來國內電視機產業的升級換代,完全是硬件制造商在推動。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電視機不同于電腦、手機,它不是一個人的玩偶,而是一家人甚至一群人的娛樂中心和平臺。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互聯網企業的樂視,還是硬件制造商的長虹,其最終吸引用戶的方式應該是產品本身,以及產品之外的增值服務。 因此,無論是在傳統經濟時代,還是在智能時代,圍繞消費者需求建立可靠的產品,以及圍繞產品的一套完善服務體系。作為一家擁有60多年歷史的傳統企業,長虹見證了幾代國人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變化,更把握了對數億消費需求的掌握能力。 正在步入正軌的智能化時代,也開始釋放出“軟件+硬件+服務”的多元化擴張勢頭,并不是簡單的軟件驅動硬件,也不是硬件與軟件共同驅動,而是基于用戶需求倒逼下的立體化擴張。這與近年來長虹積極打造的“智能基因”形成了完美的呼應。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