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實驗室-2013/7/1】6月28日,“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在海山區的首次工程性下潛順利完成,下潛最大深度達到3906米。這是本航次“蛟龍”號下潛的最大深度。潛水器各項性能顯示,基本滿足搭載科學家下潛條件。 此次下潛人員為葉聰、楊波和劉開周。上午8時51分,“蛟龍”號布放入水;9時左右,“蛟龍”號正式下潛;10時58分,“蛟龍”號坐底,深度顯示3901米;下潛時間為兩小時左右。據現場指揮部介紹,“蛟龍”號此次坐底位置是南海比較深的地方。 在坐底之后,“蛟龍”號先向南航行600米,再向東航行300米,再向北航行900米,最后向西航行300米,走了一個“口”字,并開展了長時間定高、定向、定速海底巡航,對潛水器4000米級水深作業的性能和功能進行了復核。同時,還對長基線定位系統性能進行了測試,驗證了潛水器各項性能,繪制出了航行軌跡,初步達到了南海定位系統試驗的目標,為隨后“蛟龍海山”作業區開展科學下潛和下階段二三航段作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蛟龍”號還在海底進行了海底沉積物取樣作業,取得了一份沉積物插管樣品。14時54分,“蛟龍”號拋載上浮,16時42分浮出水面,順利完成此次下潛任務。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朱敏表示,此次長基線定位系統的表現比較令人滿意,顯示出較高的精度,潛水器在海底的定位誤差很小。定位系統也完整地描繪出了“蛟龍”航行的全路線。通過此次測試可以肯定,長基線定位系統已具備了引導潛水器開展相關作業的能力。 據悉,“蛟龍”號水下定位依靠兩套聲學定位系統:超短基線和長基線定位系統。在1000米級至7000米級海試中,“蛟龍”號主要用超短基線定位,這個航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進行長基線定位系統測試。超短基線與長基線相比,操作相對簡單,不需要布放信標,但長基線比超短基線定位系統精度高。 與“蛟龍”號此前進行的4次1000米級水深作業不一樣,此次4000米級水深作業對“蛟龍”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在完成試驗性應用航次首次4000米級下潛后,6月29日,“蛟龍”號工程技術人員對“蛟龍”號進行了全面維護與檢修。同時,科考隊員還開展了箱式取樣器海底取樣作業。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