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營銷額首次超過一千億的格力空調最基層的經銷商,河北武先生感嘆現在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困難,依賴先向格力付款購入“旺季”高價機才能兌現往年返利,一年下來利潤僅有不到一萬塊錢。面對連年增長的銷售任務和預付資金,對于在鄉鎮開了個小店的他,面對資金周轉的困局,如今他形容自己深深陷入了越吃苦越痛苦的境地。 “周邊格力店開的多了,銷售區域也被攤薄,對我來說無法完成一年200套天文數字的任務,而且確實賣不動了”,武先生經歷了三年的連環銷售后覺得:“格力的經營思路就是全年搞活動,我提貨也是按賣價提,雖然賣得越多返利越多,但返利的前提是需要去用資金買更多的任務機。” 格力的庫存都轉嫁到經銷商的身上,沉淀的資金都是千萬個象武先生這樣經銷商的提貨資金,根據格力電器2012年年報,期末現金高達近300億。 在格力2012年宣稱的剛剛超過千億的總營收中,有993億來自于營業收入,另外的7.93億則來自于利息收入貢獻,該部份利息幾乎相當于全年凈利潤74億的11%。而上期利息收入不到當期一半僅為3.61億。利潤增長比例己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這些財務運作的利息大多來基于最高達245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對于長期沉淀下來的現金資本的分配方式,國際上成熟的公司會采取用于技術性收購的方式進行長期投資,在對設施研發領域可持續性投入,鞏固提高競爭力。而對于一直強調己經“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來說,這部份資金的稀釋力度顯然不會被投資者認同。 投資者更樂于看到的結果是實時的價值回報,比如增加派息。2012年格力電器首次陡然提高以每股稅前一元的方案進行分配,但是此方案相對于二十六元的股價則并不顯得大方,分紅比不到4%。盡管如此,市場還是給予了非常多的正面評價。 投資者另一種明確的想法是該資金可用于對公司股票的回購,通常這種操作意味著對公司業績巨大的信心。國際上也有以此方式“私有化”的先例,事實上即便有必要這么做,也需要1000億左右的資本對流通股份參與競購。至少,當前沒有這種假設的必要。 投資者依然關心的是,這些層層吸上來的資金將如何為股東創造更為豐富的價值,而不只是賬面上的浮世繁華。 利潤之爭 在中國空調市場中,美的與格力一直是對冤家,據北京中怡康2013年前三月累計監測數據顯示,兩者銷量合計超過中國內地市場總份額的半壁江山(50.84%),博弈關系導致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互相攀比核心技術、給對方制造麻煩,以期在最終端說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就連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都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互相公訐。 盡管2012年白電受宏觀經濟疲軟影響呈現下滑現象,兩家公司的財報均顯示銷售增長速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美的營銷架構調整趨于調整后期,事業部與經銷商間權責更加明晰,明確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的軌道上來。 相比而言,市場對格力電器業績觸及天花板的質疑則越加增多,而最近一年來其經銷商體系的微小波動也不斷在暗示其營銷體系將可能出現一場巨烈的“地震”。股票分析師稱即便這個預測不能在近年兌現,受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終止及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其宣稱的穩定增長依然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上市公布的數據,格力電器實現營收總收入1000.84億元;201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22.9億元,上一年格力電器第一次達成千億的營收目標,但在第一季度中其增速未能達到全年收入增長20%的目標,僅錄得11%。但據有關人士解釋稱,格力電器營收素來呈現前低后高的情況,加之預提“旺季可能銷量不佳”的銷售費用,致使一季報顯得過份謹慎。但其下降1%的毛利率也被美的空調所創造的毛利率所進一步接近。 對照近三年來格力電器第一季度的營收和利潤增幅,2011年第一季度格力營收增幅為68.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為46.27%。 到2012年的第一季度,格力電器兩項增幅數據分別下滑到了16.29%和25.56%。 毋庸置疑的是,格力電器的這種繼續增長趨勢也并未因成功跨入千億陣營而出現下行。格力電器2013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格力電器一季度實現營收222.93億元,同比增長10.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41億元,同比增長14.27%。 在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過程中,利潤率的提升更需要企業對長期健康發展自我審視。 武先生認為:確實不少用戶都歡迎格力空調。為什么一頭是世界品牌的大廠,一頭是消費者,卻把中間的經銷間榨得這么狠? 從營收需求和財務運作的兩個方面,無疑可以解釋這種作法的驅動力。盡管不擇手段達成最大化利潤確實是商業的本性,但是針對自有體身的“剖腹取卵”卻顯得不可尊敬。這些掙扎的弱勢經銷商在某種層度上是被利用之后狠狠地被拋棄了。 于是,她就需要一個更為有吸金能力的經銷商體系去支撐更加亢奮的創富之道。 渠道嬗變 盡管過去的十年中,業內一直對在渠道建設中頗有一套 “格力模式”贊譽有佳,但鮮有人真正解讀明白。同樣在空調領域執業的空調企業也默默取經,各自在渠道建設中或多或少地模仿格力模式。 但產業結構單一的格力空調,如今在渠道模式上卻隱現裂痕。 2012年12月7日,格力電器的二股東河北京海減持公司股份,引發股價暴跌4.89%,引發外界關于格力電器渠道震動的議論。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有關格力電器渠道變革的傳聞隨著格力電器數次股價的意外波動而不斷涌現。 據了解,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一年多時間,已悄然完成了對全國各地銷售公司股權的剝離,各地銷售公司全部由一名為北京盛世恒興格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渠道商運營平臺全資控股,將以往的銷售模式——當地經銷商和格力電器合資成立銷售公司的模式徹底顛覆。 顛覆大代理經銷商之外,格力電器的中下層經銷商在格力電器過去高增長的幾年中,捧紅了格力電器的增長神話,小經銷商卻日子越發地難過。 武先生說,格力的資金就是千萬個經銷商的資金,把庫存壓力轉加到經銷商的身上,介入格力模式門口的初期很好,但走著走著就會走不下去了。這樣做,他們以為會把經銷商牢牢把握住,殊不知已有多少個大經銷商最后不得不退出格力銷售,或者另外增加對美的海爾等其他品牌的空調的銷售。 首季財報差強人意 格力電器2013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僅從增長幅度看,今年的格力電器似乎并不如以往年份給力。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1年底到2012年的6月份國家推出新一輪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約半年的時間,整個家電行業遭遇了家電下鄉以來最為嚴酷的市場寒冬。 考慮到2012年美的集團宣布戰略轉型,調整效果加之家電行業回暖對于企業同比數據增益頗大。 然以青島海爾為例, 2012年該公司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6.9億元,同比增長6.6%;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2億元,同比增長5.7%。2013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205.4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和16.2%。 歷經2011年的集體高增長時代,跨入2012年的家電產業寒冬,同樣站在千億線上的3家巨頭似乎正以不同的方式在回歸最真實的賽跑。 如果說,以空調產品為主導的格力電器在2012年的產業寒冬中成功避免了海爾與美的因多元產品線而造成的市場壓力,那么,隨著2013年家電行業的回暖以及其余兩家競爭對手危機后的調整,單一的產品特性仿佛在一夜之間又成為了格力業績拓展的瓶頸。 盡管爭執了2年多的格力電器增長天花板論如今依然沒有定論,穩健的增長走勢一次又一次地擊潰了質疑之聲。然而,怪異的是,當格力電器之業績一次次攀上新的巔峰,包括投資者與觀察人士,擔憂者的氣息反而更為濃烈。 畢竟,在國內空調市場,并非只有格力在奮斗著。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