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美企業的敗退,日本企業的不斷虧損,全球彩電已迎來一個全新的中日韓三足鼎立格局。由于中國彩電企業正處于上升通道,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未來十年,中國彩電將有望全面超越日本彩電。 日系短期內不會退出彩電市場 近年來不斷刷新虧損紀錄的夏普、索尼、松下終于獲得了一口喘息的機會。 日前上述日系企業發布了最新財報,報告中顯示他們的困境得到了略微緩解。在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三財季里,夏普凈虧損367億日元, 而上年同期凈虧損為1740億日元。松下則成功實現了扭虧。營收1.8萬億日元,凈利潤從上年的虧損1980億日元到盈利610億日元。業內專家將此原因 歸為日元貶值導致日系企業海外業績提升。 不過,日系彩電企業還是沒有走出虧損的泥潭。據了解,2012年前三季度夏普的凈虧損仍高達4243.47億日元。松下也沒有對其全財年虧損7650億日元的預期做出更改,日系彩電企業的困境可見一斑。 伴隨著日系彩電企業的不斷虧損,加上兩年前日立放棄彩電業務成功轉型的案例,業內有聲音稱日本今后可能要放棄彩電業務。 不過家電產業觀察家陸刃波認為,日系企業短期內應該不會放棄彩電業務。另外“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盡管日本彩電企業近年來一直深陷虧損泥潭,但 是不管是從產業結構、核心技術還是品牌影響力來說,還是要優于中國彩電,僅次韓系彩電,在全球彩電市場上還是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可以說是一個彩電時代的更換,彩電從CRT迅速向平板液晶彩電轉型。十幾年前,飛利浦、彩電鼻祖湯姆遜還和日系彩電品牌主導 著全球彩電產業。而如今,飛利浦和湯姆遜彩電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飛利浦于兩年前將彩電業務出售給了冠捷,僅保留了飛利浦彩電品牌。湯姆遜因為遲鈍的 反應,遲遲未能從CRT彩電轉型到液晶彩電,最終導致了不斷虧損,無奈之下于2010年正式揮手告別彩電制造商。 而如今,日本彩電企業似乎正在走著湯姆遜以前的老路。在過去的兩年里,彩電產業再一次迎來跨越式的變革——智能化。讓人不解的是,在彩電智能化 階段,日本彩電企業對市場的反應卻顯得非常遲鈍。家電分析師梁振鵬向記者表示,相比中韓彩電企業來說,日本彩電企業進入智能彩電的時間要晚上一年。更致命 的是,日系彩電企業似乎對智能彩電的態度還不夠端正。在2013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日系彩電企業還是不斷推出硬件、畫面上的創新,而軟件創 新、彩電智能化方面仍停滯不前。 韓系今后將持續掌握產業主動 就彩電方面來說,不管是市場占有率還是產品價格優勢,韓國彩電企業早已超越了日本,韓國已成為了當今的彩電霸主。 據資料顯示,2012年,三星電視出貨量達5130萬臺,LG電視出貨為2999萬臺。二者合計市場份額超過40%;中國彩電全球總銷量約為5700萬臺,市場占比約為28%;日本彩電全球總銷量約為4500萬臺,市場占比約為23%。 韓系彩電的崛起事實上是建立在歐美地區和日系彩電衰退的基礎上。業內專家將韓國三星、LG彩電的崛起原因歸為市場反應迅速。 快速布局產業鏈是韓國彩電企業逐漸超越日本彩電企業的原因之一,且該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梁振鵬表示,韓系彩電企業對其上游的產業鏈,不管是液晶面板、等離子面板,還是近兩年來備受關注的OLED面板,其技術專利、產品開發、上游產業資源都要明顯超過日本彩電企業。 此外,重視研發、創新也使韓系彩電企業拉大與日本彩電企業的差距。據了解,2012年三星電子連續兩季縮減設備投資規模,但在研發費用上卻并未 削減,2012年全年研發經費高達12兆韓元(約109.8億美元)。而蘋果2012財年在研發方面的費用才僅為34億美元,可以看出,三星彩電的成功并 非偶然。 有業內人士指出,三星彩電矗立在世界之巔,其背后最關鍵的就是創新。這個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創新,還有管理和經營策略的創新。從產品方面來看,三星不管是在彩電還是手機上,其往往采取“拼高端、占中端、壓低端”這種全面開戰的打法,是一種經營策略的創新。 也有專家認為,韓國彩電的成功離不開整個韓國的支持。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彩電和日本彩電就好比一個拳頭和一個手 掌。韓國是舉全國之力發展三星、LG,而日本則擁有夏普、索尼、松下、東芝、日立等眾多品牌,都是在黑電領域非常突出的企業,企業各自為戰。 產業結構多元化也是韓國彩電企業一大優勢所在。韓國彩電企業往往不局限在彩電領域,其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產品和冰箱等白電產品都很優秀,就是 圍繞自身品牌進行打造。而日本的夏普、松下等企業則是單條腿走路,深居黑電領域。這樣一來,一旦遭遇強大的競爭對手,就可能面臨整個企業的全面崩潰,無法 實現一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彩電十年全面趕超日本 去年末,國內彩電企業TCL在京宣布2012年度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正式突破1500萬臺,這是中國彩電企業首次全球年出貨量突破1500萬大 關。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彩電企業中年度銷售量超過1500萬臺的只有三家:三星、LG和TCL。有關專家表示,在世界彩電格局向中國偏移的同時, 國內彩電業全新的“雁陣格局”也正在形成。 據了解,迄今為止,我國能夠獨立生產大尺寸上游液晶面板的彩電企業僅有TCL一家。其他企業更多的是被動購買日韓企業液晶面板,然后進行后續的 彩電組裝加工。梁振鵬指出,中國彩電沖出中國走向世界的關鍵一環就在于產業鏈的完整上。只有企業自身具備了上游液晶面板、元器件生產線,才能夠擺脫被動的 競爭局面。 目前中國彩電產業鏈正在逐漸完善,上游液晶面板生產線也逐漸崛起,已經成功突破了日韓對液晶面板的壟斷局面。近年來,京東方、華星光電和中電熊 貓等企業不斷上馬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國產大尺寸面板已經有了質的突破。其中,中電熊貓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下屬企業共同出資組建合營公司,在南京建設第 10代TFT-LCD生產線更被看做有望在今后掌握平板顯示產業新格局。 早在2009年,TCL斥資245億元建設一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可以說是中國彩電企業走向上游制造的第一步。TCL液晶面板的投產,也標 志著國內彩電企業逐步完善上下游液晶彩電產業鏈。洪仕斌對此表示,這是值得肯定的。國內彩電企業如果不去投建液晶面板生產線的話,日本、韓國對液晶面板的 壟斷局面將永遠無法打破。 洪仕斌認為,價格優勢可以說是中國彩電目前最大的優勢。此外,中國彩電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擁有一個“陣地”——中國市場。中國彩電企業可以打好 圈地戰,只要把中國市場做好,就能立足于國際化的競爭中。雖然中國彩電企業與日韓相比,在技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背靠中國市場,還是能夠讓中國品 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未來十年里,中國彩電還是有很大的可能趕超日本彩電。”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剛剛過去的1月,TCL成為首個單月出貨量突破200萬臺的中 國企業似乎也在印證這句話。中國企業的產業鏈逐漸完善、市場彌補技術短板、坐擁低價優勢、背靠廣大市場,隨著中國彩電企業的不斷前行,日本家電企業深陷虧 損泥潭,未來十年中國彩電全面趕超日本彩電將成為可能。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