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視承載計算機、媒體播放、家庭娛樂、家電和房間智能集中控制等各種服務功能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隨著各種新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數字機頂盒作為數字電視產業鏈中的重要終端產品,也逐漸向高端領域進軍,并誕生了傳統電視與智能電視的轉換產品——智能機頂盒。從傳統電視到數字電視,再到智能電視,這個既起到“轉換”作用,又滿足消費者“低廉”的價格需求的“小盒子”,一下子成為眾企業打入智能電視領域的“利器”。 據中廣研究截止去年10月的調研數據分析,2012年我國數字電視機頂盒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300萬臺,增長率約為26.49%。正是由于機頂盒市場發展突顯出的巨大潛力,使得智能機頂盒成為最近幾年,各方產業爭奪家庭互聯網控制權的中心,由此引發的“盒子大戰”也未有偃旗息鼓之勢。特別是今年1月底,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下發的《關于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實施意見》,更是引發了公眾對于機頂盒未來發展的猜想。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作為與智能電視共生的終端產品,無論從政策角度,還是自身發展角度,智能機頂盒在短期內不會消亡,甚至其功能會更加豐富和完善。但未來是一體機一統天下,還是機頂盒逐鹿群雄,還要取決于消費者的認可和買單。 廠商扎堆分爭 “盒子”配“電視”被看好 智能電視的出現不僅顛覆了傳統電視的傳播方式和受眾的使用習慣,同時讓眾商家看到電視IT化過程中的巨大商機和彩電產業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在谷歌、蘋果以及眾多國內廠商的合力推動下,智能電視滲透率快速提升。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整體銷量達到預期的4200萬臺,其中智能電視達1600萬臺,智能電視產品市場認知度高達96%。然而智能電視發展尚不成熟,并且尖端技術帶來的高額售價和產品更新換代周期較長的現實問題讓不少消費者望塵莫及。此時,一種可以連接在普通電視之上,就能實現智能化的終端外設產品——智能機頂盒便展現出它獨特的競爭力。 去年,由樂視TV3D云視頻超清機發布引發的“盒子熱”,在小米“潘多拉盒子”的短暫現身后引至最高點,隨后樂視盒子C1又以“0+399元”的定價模式與小米“叫上了板”。一時間圍繞“盒子大戰”和小米盒子登場不到10天就短暫“謝幕”的討論,不禁讓人聯想到許多年前盛大的“盒子”夢想。但小米近期接入CNTV播控平臺并進行三地試點銷售的消息,似乎暗示著盒子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各廠商在盒子領域的你追我趕,似乎也印證了當年蘋果CEO庫克對包括Apple TV在內的智能電視盒子的預測:這里有文章可做。 對于傳統廣電企業、互聯網視頻廠商以及移動設備廠商而言,如果無法直接殺入資金、技術、渠道門檻較高的智能電視行業卻又想涉足這片藍海,那么轉而將“低成本”、“更新快”的智能盒子與任意品牌的電視組合,則是他們目前與傳統彩電制造企業爭長黃池的絕佳選擇。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當前電視智能化已步入高速發展階段,在技術平臺搭建好后,人們下一個探討的話題就是如何將屏端產品接入云端的個性化服務,而如果在短期內解決內容提供的問題,價格上存在優勢的智能盒子的確擁有商機。 “盒子”上的緊箍 發展難逃政策樊籬 雖然機頂盒的發展給智能電視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在目前智能電視消費市場“概念炒作”大于“實際功能操作”和“內容服務”的背景下,智能機頂盒甚至引發了電視收看方式和廠商盈利模式的變革。但是,來自“付費觀看”和“政策限制”方面的壓力,始終是這個具有“革命性”產品發展的障礙。特別是在政策方面,國家廣電總局制定下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181號文件)的規定,雖然在互聯網視頻內容上加強了可管可控的力度,但也勢必成為捆在“智能盒子”等智能終端產品上的緊箍。所以,機頂盒的發展難逃政策樊籬。 近期,工信部發布了一則“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在2015年之前我國境內要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實現境內銷售的所有電視機都具備地面數字電視接收功能。消息一經傳出,先是媒體誤讀為“機頂盒或將逐步退出市場”,之后行業人士又發出質疑,稱“機頂盒退市為時尚早”。盡管,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規所針對的地面數字機頂盒,與目前主流城市居民使用的有線數字機頂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更不會和基于開放互聯網的OTT機頂盒(智能機頂盒)產生沖突。但是,不得不承認政策帶給機頂盒發展的壁壘令其始終在博弈中前行,雷軍遭遇的滑鐵盧正是“政策”瓶頸下機頂盒發展失敗的又一個實例。 當然,除了政策壓力外,機頂盒特別是在市面上熱賣的智能盒子,還需要解決的另一個難題,就是要深挖傳統有線電視用戶群體的消費需求,并拓展相對狹窄的目標人群,因為智能機頂盒能否真正在傳統電視受眾家庭中普及還是個未知數。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認為,無論是機頂盒還是智能電視,最終面臨的難題就是政策限制這一關,部分企業靠打“擦邊球”而謀求一時的利益終究不是長久之策,內容服務的成長與政策監管之間的矛盾,將成為整個智能電視產業必須要經歷的“煩惱”。 兩種形態并存 “盒子”乃過渡之產物 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TCL、創維、長虹、康佳等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整體占比已超過70%,預計2013年中國平板電視銷量將達到4500萬臺,同比增幅6.7%。不過,與智能電視市場不同,主導互聯網機頂盒市場發展的并非上述彩電制造企業。換言之如果使用普通平板電視的用戶短期內不打算更換為智能電視,而暫時用“智能機頂盒”替代傳統電視的更新換代,那么原本在智能電視時代具有優勢的彩電制造企業將在智能機頂盒與智能電視并存的日子里踟躕前行。 所以,不少彩電制造廠商并沒有放松機頂盒領域的業務,以期在電視智能化的道路上,通過“智能一體機”和“分拆機頂盒”兩種方式雙管齊下。春節前,一直致力于改變自身產品結構過于單一的創維數碼,欲通過收購一家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而實現旗下機頂盒業務借殼上市之夢。相比之下,海信在機頂盒領域的動作則更為直接,早在去年底就以599元的低價向中國市場推出了一款稱為“智能電視盒”的產品,可輕松幫助海信非智能電視用戶進行 “智能升級”。當然,除了創維、海信以外,國內幾大彩電廠商如TCL、長虹、康佳等企業也均在機頂盒領域有業務涉足。 不過,機頂盒的配角身份終究無法改變智能電視一體機成為智能電視主導形態的趨勢,把握好這種過渡性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和發展機遇只是彩電制造企業智能戰略布局的一小步,如何提升智能電視一體機的技術水平,盡早擺脫用戶只能收看封閉的電視頻道的現狀,是彩電制造企業對智能電視商業模式的探索重點。如國內彩電領軍企業長虹推出的帶有DTV智能一體機功能的新品B系列智能電視、外資彩電巨頭三星推出的全球首款采用 IPTV 方案的智能電視,都是在智能一體機上的研發成果。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對于傳統電視機,機頂盒是一種彌補措施,短期內一體機的優勢可能會稍遜于機頂盒,但隨著傳統電視機退出市場,機頂盒自然也無法存活,特別是在政策管控和彩電市場難以分割的現狀下,智能機頂盒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此外,智能電視機并不是電視的最終形態,而作為由傳統電視轉化為智能電視的過渡性產品,機頂盒最終將被智能電視甚至是未來的新型電視所取代。 (原標題:緊箍咒下“盒子”激烈開戰 智能電視配角不可小覷) |
網站介紹 廣告業務 歡迎投稿 招聘信息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法律顧問 網站地圖
CopyRight 2012消費電子實驗室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044號-4號
電話:13701384402 郵編:100040 郵箱:BICQ6688@QQ.COM